社總消息
社總觀點
祝賀「大灣區社聯」成立
本會祝賀「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社會服務專業聯盟有限公司」成立。為使業界好友能聞其名即知其所以然,本會索性簡稱之謂「大灣區社聯」(而非「社專聯」),並祝願它成功成為香港參與及貢獻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發展的主要推動者
。
本會深受感動,見第一屆董事會成員,共有 22 位社會賢達,包括本地社福機構高層及大專院校社會科學教授級人馬,眾志成城,為大灣區社會服務和社工教育獻身,屬實不是巧合,定必是刻意經營。
與此同時,為使更多業界人士認識「大灣區社聯」,本會提出以下要點,供大家留意。
- 「大灣區社聯」其中一個目標,是讓「大專院校社會工作專業師生到中國內地開展項目服務、考察交流、學術研究、培訓、實習、督導等活動提供協調對接服務」。董事會中有三位社工系系主任,現時所有境外交流活動也停頓了,何必急於在疫情下成立「大灣區社聯」呢?另外,學生在本地 NGOs 實習,也面臨實習時數不足、暫停實體服務等問題,三位系主任還有餘力處理「大灣區社聯」職務嗎?
- 三間院校社工系,現時有多少在內地展開的學術研究項目或培訓?
- 「大灣區社聯」所指「為香港社會服務機構……到中國內地開展項目服務……促進大灣區範圍內社會服務機構專業標準對接」,董事會中有 12 名成員是現任 NGOs 高層,有多少是與他們所屬的機構使命相符?專業標準對接,代表是提高內地專業水平,還是降低本地專業標準?還有,《國安法》生效後,同工需摸索如何在日常工作上不抵觸法律,極需支援之際,12 間機構主管為何可撥出時間打理「大灣區社聯」?
- 正當「大灣區社聯」有 12 名現任社福機構高層,香港也有 12 名市民疑被送中拘留,他們缺乏法律支援。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是董事會成員之一,她會否將善導會的服務模式引入深圳市內,為內地被捕港人提供適切協助(所謂的「協調對接服務」)?
- 「大灣區社聯」網站是來自內地伺服器,網站沒有簡體字和英語,但用字極具內地風格。這 22 位董事不似會親自負責網站文字撰寫工作,假手於內地人的機會很大。它獲得多少內地組織的支援和協助?
- 它的辦公室位於油麻地,月租估值 5 萬,成交市值過千萬。它的資金來源又是如何?
- 董事會裡有兩名成員是前社協正副會長,「大灣區社聯」與社協之間有什麼關係?
- 為何成立的日子,偏偏選在疫情下境外交流完全停頓、三座大山論傳出不久之時?
- 邵家臻議員期望「大灣區社聯」在開展工作之前,最起碼願意公開表態聲援被送中的 12 港人。22 名董事,可以嗎?
- 本會自去年年初,清楚表達「交流可以,互認免問」的立場,「大灣區社聯」是否認同本會立場?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7%A5%9D%E8%B3%80-%E5%A4%A7%E7%81%A3%E5%8D%80%E7%A4%BE%E8%81%AF-%E6%88%90%E7%AB%8B/?fbclid=IwAR1WXP-DyuyHzARcsJeTqkxJ4FNd9P60ikrgfu8V20K5LIyGqcOzbAyaU8g#.X6ZTNIomXEU.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