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程
課程一覽
25015
『尋解導向治療』證書課程 (2025年3月)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由Steve de Shazer及其妻子Insoo Kim Berg共同創立的治療模式。它是一套以積極、行動取向的心理治療方式(Action- oriented approach),發展至今已成為心理輔導最流行的學派之一。「尋解導向治療」著重於現在與未來,強調精要快速,以積極解難取向和目標導向為主,協助案主發掘及建構解決問題方案和治療目標。「尋解導向治療」以其獨特的輔導策略,精要的提問技術和回饋技巧,任務建議等方式去引發案主作出改變的行動,然後再加以強化。它亦會協助案主尋找、探索例外情境,引導案主走出困局,減少問題的干擾。
25008
『動機式訪談法』輔導技巧證書課程 (2025年2月)
「動機式訪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是一套由Miller & Rollnick 所發展出的一套獨特的輔導方法,旨在善用人的習慣性抗拒的心理,以訪談方式催化行動動機和承諾改變。它以一種以人本為的模式,運用各種改變的談話技巧(change talk)去引導個案化解內在矛盾,消除抗拒心理,喚醒和增進內在動機去處理自身的難題。動機式訪談法適用於不同功能範疇,包括:提升個人成長和學習動機;消除上癮行為;改掉壞習慣;處理叛逆或對抗性心理;催化改變動機與執行力;感化輔導;戒癮輔導;管教與指導服務等。
25007
毒性羞恥感與自傷行為治療課程 (2025年2月)
經歷心理受創的人往往充滿了毒性的羞恥感(toxic-shame),同時容易出現自責、內疚感和自傷行為,它們都存有密切關係。內化的毒性羞恥感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批評,長期扭曲和認定自我價值,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或「不值得被愛」,而自傷行為卻並非單純的尋求注意,很可能是一種應對毒性羞恥感或痛苦情緒的方式。當事人為了迴避內在的羞恥感,可能以自傷行動(例如:界手)來減少痛苦。然而,這並非健康而有效的自助行動,只會加劇當事人的羞恥感、孤獨感、內疚感、自我責備和自傷行為的同時出現,形成不良的惡性循環。本課主要是探究羞恥感與自傷行為造成的惡性循環,並且提供可行的心理治療方案,協助受助者走出羞恥感的煎熬,疏理內心痛苦,同時學會代替自傷行為的治療方法。
25010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5年2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5005
『邊緣人格障礙』治療技巧證書課程 (2025年1月)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思想、行為和情緒起伏都非常偏激、極端和非理性,更有些會出現解離現象,激烈情緒、自殘或自殺行為。因此,為了保護邊緣人格障礙的案主,以及有效地幫助他們應付生活難題、助人工作者除了需要格外留神,也需要具備相關的心理知識、治療技巧和成熟的應對策略。本課程主要是介紹邊緣人格障礙的特性、輔導介入時必須注意事項、如何運用辯證行為治療技巧(DBT)去協助邊緣型人格障礙個案,課程旨在讓學員提升對邊緣人格障礙的理解,同時學會相關的治療技巧,協助受助者成長和改善自我。
25006
當敘事遇上『思覺失調』(2025年1月)
面對被診斷為「思覺失調」類病患的來訪者,傳統的治療模式強調以藥物控制徵狀,配合協助他們分辨幻覺、幻聽及妄想內容的真偽,以減少「思覺失調」對他們的影響。這模式無疑能協助不少來訪者的狀況穩定下來,以更好的去面對問題及重整生活。但有些來訪者未必完全滿足於以上的治療模式,他們或許會認定「虛幻」的內容是真實的而拒絕治療,或許因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拒絕服藥,他們有些更想要理解聲音及妄想的內容出現的原因及對他們的意思等。基於種種原因,這些來訪者會想要以自己的方式面對「思覺失調」經驗。
敘事治療重視來訪主角的主體經驗,陪伴來訪主角以他們喜好的方式面對困境及理解自己。課程將透過三個來訪主角的故事及聲音小組的實踐內容,分享如何以敘事取態陪伴被診斷者面對「思覺失調」,理解他們的需要,並思考陪伴他們面對困境的態度及方向。讓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看見他們,同時讓他們看見自己,看見世界。
25004
『治療式隱喻』輔導應用證書課程 (2025年1月)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5002
『非暴力溝通』證書課程 (2025年1月)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創。這個溝通模式是針對各式各樣的關係衝突、不良溝通、言語暴力,甚至自我傷害等情況,提供實務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具體的溝通框架。助人工作者掌握「非暴力溝通模式」能有助調解和應付不良的溝通情況,消除暴力衝突的危機、化解緊張的關係,有助提升溝通效能和促進關係建立,以及滿足所有受助者的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的概念和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的精髓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本工作坊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方法,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5001
兒童及青少年複雜性創傷治療技巧證書課程 (2025年1月)
複雜性創傷(Complex PTSD)是成長期間經歷創傷事件後出現的精神症狀,常出現在孩童及青少年身上。複雜性創傷多源自於童年的負面經歷,譬如:早期成長遭遇被遺棄、被虐待、疏忽照顧、被人欺凌、長期承受精神壓力或原生父母的傷害等。與一般創傷後壓力症(Simple PTSD)相比,複雜性創傷的受害者往往經歷更多、更長時間、更複雜的創傷。由於孩童大腦發展和身心狀況發展未成熟,很容易因負面事件而衝擊脆弱的心靈,甚至導致認知、行為和情緒出現扭曲發展,例如:不斷強迫回憶痛苦經歷、發惡夢、情緒波動而難以調節、過敏的警覺性反應、出現恐懼心理和逃避行為、情緒麻木、疏離關係、人際相處困難等現象,嚴重的甚至影響人格扭曲發展。本課程深入探討兒童及青少年的複雜性創傷問題,並且為其出現的不同身心症狀或行為提出針對性的治療和輔導介入,亦會教授適用的心理治療技巧,旨在讓參加者能夠掌握相關的輔導方法去支援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改變和成長。
24078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4年12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4076
『屋-樹-人』心理畫投射與分析證書課程 (2024年11月)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House-Tree-Person Projective Drawing Test) 是一套十分流行的心理投射分析工具
。它的操作模式簡單,適用於任何人,作畫者只需畫四幅不同主題的畫,加上帶領者的解說過程,便能直接地透視作畫者的潛意識世界。作畫者潛藏的內心世界、獨特的個性,價值取向、心理需要、行為動機、情緒特性
,理想與渴望等潛意識的訊息都能夠從畫中世界反映出來。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如何運用和操作『屋-樹-人』心理投射畫的分析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透視潛意識的盲點區。
24072
『辯證行為治療』證書課程 (2024年11月)
「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簡稱DBT) 由著名心理學家 Marsha M. Linehan所創立,「辯證行為治療」的治療取向融合了不同的心理學和哲學的智慧,例如:認知行為治療、辯證哲學、行為科學、東方學說及禪修智慧等。DBT強調採取平衡的治療策略,「接納」與「改變」兩者之間同時得以共存和平衡。透過辯證過程,以及各式各樣的治療技巧訓練包括:正念技巧、情緒調節技巧、人際效能技巧及痛苦耐受技巧等,DBT協助案主從接納不穩定的狀態(例如:自殺或自殘危機中),慢慢改變和成長,最終讓案主改善內在不穩定的脆弱狀態,並且學懂運用有效能的心理技巧和策略去調適無效的環境。研究顯示,DBT對於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殘行為、自殺危機、創傷後壓力症(PTSD)、濫藥問題、飲食失調(暴食症和厭食症)、抑鬱症及焦慮症等,均有顯著成效。簡言之,DBT是一套實用性高的治療學派,適用於治療內在脆弱狀態引發的各種負面情緒、行為和心理問題。
24075
敘事治療於哀傷輔導的實踐 - 重遇最喜愛的關係 (2024年11月)
觸碰哀慟,難免因經驗失去而傷感,但失去的背後,是滿滿的思念。傳統文化及心理學的角度教我們面對哀慟時要慢慢放下及說再見,以重投生活。這概念或許對不少人來說是有意思的,但對於眷戀著離世者的人們,他們更想要把至親在心中保留著一個重要的位置,去體認自己和至親真摯的愛過,想要和至親保持著連繫,在生活裡延續對方的感情,還有傳承對方的價值,讓至親仍陪伴著自己經歷生命。
對於至親的離世,回憶是傷痛,但也是療癒。課程以敘事治療的重組會員對話(Re-membering conversations)概念理解經歷哀傷者所面對的情感及狀態,並以四個哀慟的故事及哀傷小組的經驗,分享怎樣以敘事取態陪伴經歷哀傷者回憶與至親的關係,從與至親的連繫中得到療癒。
24067
『動機式訪談法』輔導技巧證書課程(2024年10月)
「動機式訪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是一套由Miller & Rollnick 所發展出的一套獨特的輔導方法,旨在善用人的習慣性抗拒的心理,以訪談方式催化行動動機和承諾改變。它以一種以人本為的模式,運用各種改變的談話技巧(change talk)去引導個案化解內在矛盾,消除抗拒心理,喚醒和增進內在動機去處理自身的難題。動機式訪談法適用於不同功能範疇,包括:提升個人成長和學習動機;消除上癮行為;改掉壞習慣;處理叛逆或對抗性心理;催化改變動機與執行力;感化輔導;戒癮輔導;管教與指導服務等。
24070
『邊緣人格障礙』治療技巧證書課程 (2024年10月) (取消)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思想、行為和情緒起伏都非常偏激、極端和非理性,更有些會出現解離現象,激烈情緒、自殘或自殺行為。因此,為了保護邊緣人格障礙的案主,以及有效地幫助他們應付生活難題、助人工作者除了需要格外留神,也需要具備相關的心理知識、治療技巧和成熟的應對策略。本課程主要是介紹邊緣人格障礙的特性、輔導介入時必須注意事項、如何運用辯證行為治療技巧(DBT)去協助邊緣型人格障礙個案,課程旨在讓學員提升對邊緣人格障礙的理解,同時學會相關的治療技巧,協助受助者成長和改善自我。
24068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2024年10月) (取消)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博士與Tayyab Rashid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4062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4年9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4058
「非暴力溝通」證書課程 (2024年9月) (取消)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創。這個溝通模式是針對各式各樣的關係衝突、不良溝通、言語暴力,甚至自我傷害等情況,提供實務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具體的溝通框架。助人工作者掌握「非暴力溝通模式」能有助調解和應付不良的溝通情況,消除暴力衝突的危機、化解緊張的關係,有助提升溝通效能和促進關係建立,以及滿足所有受助者的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的概念和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的精髓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本工作坊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方法,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4064
兒童及青少年複雜性創傷治療技巧證書課程 (2024年9月)
複雜性創傷(Complex PTSD)是成長期間經歷創傷事件後出現的精神症狀,常出現在孩童及青少年身上。複雜性創傷多源自於童年的負面經歷,譬如:早期成長遭遇被遺棄、被虐待、疏忽照顧、被人欺凌、長期承受精神壓力或原生父母的傷害等。與一般創傷後壓力症(Simple PTSD)相比,複雜性創傷的受害者往往經歷更多、更長時間、更複雜的創傷。由於孩童大腦發展和身心狀況發展未成熟,很容易因負面事件而衝擊脆弱的心靈,甚至導致認知、行為和情緒出現扭曲發展,例如:不斷強迫回憶痛苦經歷、發惡夢、情緒波動而難以調節、過敏的警覺性反應、出現恐懼心理和逃避行為、情緒麻木、疏離關係、人際相處困難等現象,嚴重的甚至影響人格扭曲發展。本課程深入探討兒童及青少年的複雜性創傷問題,並且為其出現的不同身心症狀或行為提出針對性的治療和輔導介入,亦會教授適用的心理治療技巧,旨在讓參加者能夠掌握相關的輔導方法去支援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改變和成長。
24057
「辯證行為治療」證書課程 (2024年8月) (人數不足,取消)
「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簡稱DBT)由著名心理學家Marsha M. Linehan所創立,「辯證行為治療」的治療取向融合了不同的心理學和哲學的智慧,例如:認知行為治療、辯證哲學、行為科學、東方學說及禪修智慧等。DBT強調採取平衡的治療策略,「接納」與「改變」兩者之間同時得以共存和平衡。透過辯證過程,以及各式各樣的治療技巧訓練包括:正念技巧、情緒調節技巧、人際效能技巧及痛苦耐受技巧等,DBT協助案主從接納不穩定的狀態(例如:自殺或自殘危機中),慢慢改變和成長,最終讓案主改善內在不穩定的脆弱狀態,並且學懂運用有效能的心理技巧和策略去調適無效的環境。研究顯示,DBT對於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殘行為、自殺危機、創傷後壓力症(PTSD)、濫藥問題、飲食失調(暴食症和厭食症)、抑鬱症及焦慮症等,均有顯著成效。簡言之,DBT是一套實用性高的治療學派,適用於治療內在脆弱狀態引發的各種負面情緒、行為和心理問題。
24059
國際愛笑瑜伽認證導師五天課程 (CLYT) (2024年8月) (取消)
Laughter Yoga 愛笑瑜伽,又名大笑瑜伽,爆笑瑜伽,大笑運動,吃皮大笑, 愛笑康操,愛笑功等等。愛笑瑜伽由印度醫生 Dr Kataria 於1995年創立。該活動把呼吸结合各種笑的動作,伸展達到减壓改善情绪及增强免疫力,提升意識層次。至今全球已成立超過10,000個愛笑俱樂部。香港也廣泛推廣。
LY是一套具西方科研實證為有效:減壓、改善情緒、改善睡眠質素、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專注力及創意的運動;絕對是一套低成本、高效能的個人及助人的業界工具,更適合不同身體狀況的長者朋友作日常運動,享受「健娛」生活。
LY現已瘋魔105個國家,亦於2004年首現香港社會,並先後經各大傳媒報導(如:鏗鏘集、東張西望等電視節目)。強烈推薦安老服務業界同工把握機會學習並應用於日常服務,讓更多長者及其照顧者受惠。
24052
敘事實踐與生命旅『圖』卡 (2024年8月) (深入篇)
敘事治療著重人的自主性,去理解自己的經歷,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並詮釋自己的生活經驗及締造生活的可能性。課堂會分享由導師整理過往敘事實踐經驗所得的重要概念,包括身份、規範、榮譽與合作,以了解敘事治療的重要內涵,明白敘事實踐的價值取向。
課程另一部份會透過由導師所創作的敘事實踐治療圖卡 - 生命旅「圖」卡,加上不同的個案與小組實踐的實例,了解如何運用以上概念及圖卡,以敘事取向進行輔導或社區工作。
生命旅「圖」卡的出現,是為著讓我們透過圖卡及文字,記起生命中重要的回憶,讓我們看到自己喜好的一面,使我們更肯定自己的價值,從中得到力量及方向繼續生命的旅途。圖卡包含220張精心挑選的相片,以四個主題分類,包括自己的美好、與他人連繫、世界的美事及人生的意義,讓我們欣賞生命的美。歡迎下載圖卡的軟體版本以了解更多: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P63qwykCSTX7gszrsiFxp6cdUuaDe8ey?usp=drive_link
24047
『治療式隱喻』輔導應用證書課程 (2024年7月)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4051
生命旅圖卡體驗與敘事治療 (2024年7月) (介紹篇)
生命旅「圖」卡的出現,是為著讓我們透過圖卡及文字,記起生命中重要的回憶,讓我們看到自己喜好的一面,使我們更肯定自己的價值,從中得到力量及方向繼續生命的旅途。活動讓參加者運用圖卡及敘事的概念,回顧自己過往輔導與社區工作的故事,建構及豐厚自己喜好的身分,並透過社群敘事得到力量。
活動亦會簡介敘事治療的概念,讓大家感受敘事實踐的氛圍及態度,探索敘事治療是否與自己的價值取向相近。
圖卡包含220張精心挑選的相片,以四個主題分類以欣賞生命的美,包括自己的美好、與他人連繫、世界的美事及人生的意義,讓我們細味自己值得欣賞的部份;連結生命裡出現過的情誼;感受世界讓你為之動容的事物;詮釋我們喜歡的人生方向。歡迎下載圖卡的軟體版本以了解更多: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P63qwykCSTX7gszrsiFxp6cdUuaDe8ey?usp=drive_link
24050
『屋-樹-人』心理畫投射與分析證書課程 (2024年7月)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House-Tree-Person Projective Drawing Test)是一套十分流行的心理投射分析工具。它的操作模式簡單,適用於任何人,作畫者只需畫四幅不同主題的畫,加上帶領者的解說過程,便能直接地透視作畫者的潛意識世界。作畫者潛藏的內心世界、獨特的個性,價值取向、心理需要、行為動機、情緒特性,理想與渴望等潛意識的訊息都能夠從畫中世界反映出來。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如何運用和操作「屋-樹-人」心理投射畫的分析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透視潛意識的盲點區。
24046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 (2024年7月)(取消)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內容是專為從事兒童及家庭工作的助人工作者以及重視兒童成長和品格培育的家長而設計,當中主要涵蓋三套流行的管教學知識,包括:兩套父母效能訓練(PET & STEP)的教養概念,以及麥道衛博士(Dr.Josh McDowell)倡議的「6A品格教育原則」,亦加入為孩子立界線的相關知識。所有教授的技巧都適用於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處理兒童成長階段面對的不同挑戰,課程強調實用為原則,授課過程會引實例解說,旨在使參加者融會貫通,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環境中,培養兒童將來成為有責任感,自制、自主和品格良好的人。
24041
「動機式訪談法」輔導技巧證書課程 (2024年6月)
「動機式訪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是一套由Miller & Rollnick 所發展出的一套獨特的輔導方法,旨在善用人的習慣性抗拒的心理,以訪談方式催化行動動機和承諾改變。它以一種以人本為的模式,運用各種改變的談話技巧(change talk)去引導個案化解內在矛盾,消除抗拒心理,喚醒和增進內在動機去處理自身的難題。動機式訪談法適用於不同功能範疇,包括:提升個人成長和學習動機;消除上癮行為;改掉壞習慣;處理叛逆或對抗性心理;催化改變動機與執行力;感化輔導;戒癮輔導;管教與指導服務等。
24038
處理兒童及青少年自殺證書課程 (2024年6月)
香港的兒童及青少年不時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例如:功課、學習和考試壓力
等。當青少年處於成長的暴風時期,不論在心理、生理、情緒、行為、自我
價值和身份認同都會發生急劇變化,容易出現不穩定狀況,一旦他們處於脆
弱的狀態,而同時又遇到突發性的衝擊時,例如:家庭衝突、家庭遽變、失
戀事件、欺凌事件、考試壓力等,很容易會出現無力、無助和無望感,甚至
引發極端的逃避心理,在痛苦中採用永久、不可逆轉的方式(自殺)來解決暫時
性的問題。本課程深入探究兒童及青少年的自殺問題,並且提出具體的介入
方法和應對策略,藉此協助參加者學會如何識別、防範和協助有需要的兒童
及青少年渡過生活逆境,藉此減少他們以自殺方式來解決問題。
24028
國際愛笑瑜伽認證導師五天課程(CLYT) (2024年5月)
Laughter Yoga 愛笑瑜伽,又名大笑瑜伽,爆笑瑜伽,大笑運動,吃皮大笑, 愛笑康操,愛笑功等等。愛笑瑜伽由印度醫生 Dr Kataria 於1995年創立。該活動把呼吸结合各種笑的動作,伸展達到减壓改善情绪及增强免疫力,提升意識層次。至今全球已成立超過10,000個愛笑俱樂部。香港也廣泛推廣。
LY是一套具西方科研實證為有效:減壓、改善情緒、改善睡眠質素、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專注力及創意的運動;絕對是一套低成本、高效能的個人及助人的業界工具,更適合不同身體狀況的長者朋友作日常運動,享受「健娛」生活。
LY現已瘋魔105個國家,亦於2004年首現香港社會,並先後經各大傳媒報導(如:鏗鏘集、東張西望等電視節目)。強烈推薦安老服務業界同工把握機會學習並應用於日常服務,讓更多長者及其照顧者受惠。
24017
[改期至]「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4年5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4036
「邊緣人格障礙」治療技巧證書課程 (2024年5月)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思想、行為和情緒起伏都非常偏激、極端和非理性,更有些會出現解離現象,激烈情緒、自殘或自殺行為。因此,為了保護邊緣人格障礙的案主,以及有效地幫助他們應付生活難題、助人工作者除了需要格外留神,也需要具備相關的心理知識、治療技巧和成熟的應對策略。本課程主要是介紹邊緣人格障礙的特性、輔導介入時必須注意事項、如何運用辯證行為治療技巧(DBT)去協助邊緣型人格障礙個案,課程旨在讓學員提升對邊緣人格障礙的理解,同時學會相關的治療技巧,協助受助者成長和改善自我。
24033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2024年5月)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博士與Tayyab Rashid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4034
「辯證行為治療」證書課程 (2024年5月)
「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簡稱DBT)由著名心理學家Marsha M. Linehan所創立,「辯證行為治療」的治療取向融合了不同的心理學和哲學的智慧,例如:認知行為治療、辯證哲學、行為科學、東方學說及禪修智慧等。DBT強調採取平衡的治療策略,「接納」與「改變」兩者之間同時得以共存和平衡。透過辯證過程,以及各式各樣的治療技巧訓練包括:正念技巧、情緒調節技巧、人際效能技巧及痛苦耐受技巧等,DBT協助案主從接納不穩定的狀態(例如:自殺或自殘危機中),慢慢改變和成長,最終讓案主改善內在不穩定的脆弱狀態,並且學懂運用有效能的心理技巧和策略去調適無效的環境。研究顯示,DBT對於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殘行為、自殺危機、創傷後壓力症(PTSD)、濫藥問題、飲食失調(暴食症和厭食症)、抑鬱症及焦慮症等,均有顯著成效。簡言之,DBT是一套實用性高的治療學派,適用於治療內在脆弱狀態引發的各種負面情緒、行為和心理問題。
24035
「非暴力溝通」證書課程 (2024年5月)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創。這個溝通模式是針對各式各樣的關係衝突、不良溝通、言語暴力,甚至自我傷害等情況,提供實務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具體的溝通框架。助人工作者掌握「非暴力溝通模式」能有助調解和應付不良的溝通情況,消除暴力衝突的危機、化解緊張的關係,有助提升溝通效能和促進關係建立,以及滿足所有受助者的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的概念和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的精髓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本工作坊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方法,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4016
「動機式訪談法」輔導技巧證書課程 (2024年3月)
「動機式訪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是一套由Miller & Rollnick 所發展出的一套獨特的輔導方法,旨在善用人的習慣性抗拒的心理,以訪談方式催化行動動機和承諾改變。它以一種以人本為的模式,運用各種改變的談話技巧(change talk)去引導個案化解內在矛盾,消除抗拒心理,喚醒和增進內在動機去處理自身的難題。動機式訪談法適用於不同功能範疇,包括:提升個人成長和學習動機;消除上癮行為;改掉壞習慣;處理叛逆或對抗性心理;催化改變動機與執行力;感化輔導;戒癮輔導;管教與指導服務等。
24010
「辯證行為治療」證書課程 (2024年2月)
「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簡稱DBT)由著名心理學家Marsha M. Linehan所創立,「辯證行為治療」的治療取向融合了不同的心理學和哲學的智慧,例如:認知行為治療、辯證哲學、行為科學、東方學說及禪修智慧等。DBT強調採取平衡的治療策略,「接納」與「改變」兩者之間同時得以共存和平衡。透過辯證過程,以及各式各樣的治療技巧訓練包括:正念技巧、情緒調節技巧、人際效能技巧及痛苦耐受技巧等,DBT協助案主從接納不穩定的狀態(例如:自殺或自殘危機中),慢慢改變和成長,最終讓案主改善內在不穩定的脆弱狀態,並且學懂運用有效能的心理技巧和策略去調適無效的環境。研究顯示,DBT對於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殘行為、自殺危機、創傷後壓力症(PTSD)、濫藥問題、飲食失調(暴食症和厭食症)、抑鬱症及焦慮症等,均有顯著成效。簡言之,DBT是一套實用性高的治療學派,適用於治療內在脆弱狀態引發的各種負面情緒、行為和心理問題。
24002
「邊緣人格障礙」治療技巧證書課程 (2024年1月)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思想、行為和情緒起伏都非常偏激、極端和非理性,更有些會出現解離現象,激烈情緒、自殘或自殺行為。因此,為了保護邊緣人格障礙的案主,以及有效地幫助他們應付生活難題、助人工作者除了需要格外留神,也需要具備相關的心理知識、治療技巧和成熟的應對策略。本課程主要是介紹邊緣人格障礙的特性、輔導介入時必須注意事項、如何運用辯證行為治療技巧(DBT)去協助邊緣型人格障礙個案,課程旨在讓學員提升對邊緣人格障礙的理解,同時學會相關的治療技巧,協助受助者成長和改善自我。
24001
「非暴力溝通」證書課程 (2024年1月)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創。這個溝通模式是針對各式各樣的關係衝突、不良溝通、言語暴力,甚至自我傷害等情況,提供實務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具體的溝通框架。助人工作者掌握「非暴力溝通模式」能有助調解和應付不良的溝通情況,消除暴力衝突的危機、化解緊張的關係,有助提升溝通效能和促進關係建立,以及滿足所有受助者的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的概念和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的精髓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本工作坊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方法,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3069
「治療式隱喻技巧」證書課程 (2023年12月)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3070
「動機式訪談法」輔導技巧證書課程 (2023年12月)
「動機式訪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是一套由Miller & Rollnick 所發展出的一套獨特的輔導方法,旨在善用人的習慣性抗拒的心理,以訪談方式催化行動動機和承諾改變。它以一種以人本為的模式,運用各種改變的談話技巧(change talk)去引導個案化解內在矛盾,消除抗拒心理,喚醒和增進內在動機去處理自身的難題。動機式訪談法適用於不同功能範疇,包括:提升個人成長和學習動機;消除上癮行為;改掉壞習慣;處理叛逆或對抗性心理;催化改變動機與執行力;感化輔導;戒癮輔導;管教與指導服務等。
內容簡介:
動機式訪談技巧的基本理論和概念
動機式訪談法的內在精神、核心原則和四步過程模式
誘發改變動機的心理策略
動機式訪談法的重要步驟
介紹各種實務的動機式訪談技巧(Change talk)
辨認、喚起和回應改變的訪談方法
處理個案的抗拒改變心理與注意事項
課堂的個案練習與技巧應用示範
對象:輔導員、社工、社工學生、醫護人員、神職人員、助人工作者、老師,以及任何對輔導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士
導師:陳源裕 (資深心理輔導員及培訓師)
日期:2023年12月8日及15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00-10:00 (共6小時)
費用:$1,100
23073
認識「創傷知情照顧」工作坊 (2023年12月)
過去幾年,香港經歷社會事件與新冠疫情,社會上下遍體鱗傷,不同年齡與階層的市民,精神健康都受到衝擊,有學者更稱之為「集體創傷」。
在新的社會情勢及環境下,業界開始聚焦視創傷與精神健康的關係,在服務模式方面,也有更多人開始談論「 創傷知情照顧」 (trauma informed care) 。究竟甚麼是「創傷知情照顧」?實際執行方面,又要注意那些地方?
這次課程,會透過講授與個案分享,讓大家認識「創傷知情照顧」模式,以及在前線服務上如何實踐相關的概念:讓受助者在一個安全的氛圍,回顧與反思過去的傷痛經歷,好好療傷,讓生命重新得力。
23067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3年11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3059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 (2023年10月)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內容是專為從事兒童及家庭工作的助人工作者以及重視兒童成長和品格培育的家長而設計,當中主要涵蓋三套流行的管教學知識,包括:兩套父母效能訓練(PET & STEP)的教養概念,以及麥道衛博士(Dr.Josh McDowell)倡議的「6A品格教育原則」,亦加入為孩子立界線的相關知識。所有教授的技巧都適用於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處理兒童成長階段面對的不同挑戰,課程強調實用為原則,授課過程會引實例解說,旨在使參加者融會貫通,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環境中,培養兒童將來成為有責任感,自制、自主和品格良好的人。
23060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2023年10月)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博士與Tayyab Rashid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3058
「非暴力溝通」培訓課程 (2023年10月)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創。這個溝通模式是針對各式各樣的關係衝突、不良溝通、言語暴力,甚至自我傷害等情況,提供實務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具體的溝通框架。助人工作者掌握「非暴力溝通模式」能有助調解和應付不良的溝通情況,消除暴力衝突的危機、化解緊張的關係,有助提升溝通效能和促進關係建立,以及滿足所有受助者的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的概念和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的精髓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本工作坊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方法,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3056
國際愛笑瑜伽認證導師五天課程(CLYT) (2023年9月)
Laughter Yoga 愛笑瑜伽,又名大笑瑜伽,爆笑瑜伽,大笑運動,吃皮大笑, 愛笑康操,愛笑功等等。愛笑瑜伽由印度醫生 Dr Kataria 於1995年創立。該活動把呼吸结合各種笑的動作,伸展達到减壓改善情绪及增强免疫力,提升意識層次。至今全球已成立超過10,000個愛笑俱樂部。香港也廣泛推廣。
LY是一套具西方科研實證為有效:減壓、改善情緒、改善睡眠質素、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專注力及創意的運動;絕對是一套低成本、高效能的個人及助人的業界工具,更適合不同身體狀況的長者朋友作日常運動,享受「健娛」生活。
LY現已瘋魔105個國家,亦於2004年首現香港社會,並先後經各大傳媒報導(如:鏗鏘集、東張西望等電視節目)。強烈推薦安老服務業界同工把握機會學習並應用於日常服務,讓更多長者及其照顧者受惠。
23052
「邊緣人格障礙」治療技巧證書課程 (2023年9月)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思想、行為和情緒起伏都非常偏激、極端和非理性,更有些會出現解離現象,激烈情緒、自殘或自殺行為。因此,為了保護邊緣人格障礙的案主,以及有效地幫助他們應付生活難題、助人工作者除了需要格外留神,也需要具備相關的心理知識、治療技巧和成熟的應對策略。本課程主要是介紹邊緣人格障礙的特性、輔導介入時必須注意事項、如何運用辯證行為治療技巧(DBT)去協助邊緣型人格障礙個案,課程旨在讓學員提升對邊緣人格障礙的理解,同時學會相關的治療技巧,協助受助者成長和改善自我。
23050
「動機式訪談法」輔導技巧證書課程 (2023年9月)
「動機式訪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 是一套由Miller & Rollnick 所發展出的一套獨特的輔導方法,旨在善用人的習慣性抗拒的心理,以訪談方式催化行動動機和承諾改變。它以一種以人本為的模式,運用各種改變的談話技巧(change talk)去引導個案化解內在矛盾,消除抗拒心理,喚醒和增進內在動機去處理自身的難題。動機式訪談法適用於不同功能範疇,包括:提升個人成長和學習動機;消除上癮行為;改掉壞習慣;處理叛逆或對抗性心理;催化改變動機與執行力;感化輔導;戒癮輔導;管教與指導服務等。
23054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證書課程 (2023年9月)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House-Tree-Person Projective Drawing Test)是一套十分流行的心理投射分析工具。它的操作模式簡單,適用於任何人,作畫者只需畫四幅不同主題的畫,加上帶領者的解說過程,便能直接地透視作畫者的潛意識世界。作畫者潛藏的內心世界、獨特的個性,價值取向、心理需要、行為動機、情緒特性,理想與渴望等潛意識的訊息都能夠從畫中世界反映出來。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如何運用和操作「屋-樹-人」心理投射畫的分析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透視潛意識的盲點區。
23045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3年8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3028
「非暴力溝通」培訓課程 (2023年7月)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創。這個溝通模式是針對各式各樣的關係衝突、不良溝通、言語暴力,甚至自我傷害等情況,提供實務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具體的溝通框架。助人工作者掌握「非暴力溝通模式」能有助調解和應付不良的溝通情況,消除暴力衝突的危機、化解緊張的關係,有助提升溝通效能和促進關係建立,以及滿足所有受助者的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的概念和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的精髓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本工作坊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方法,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3031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2023年6月)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 博士與Tayyab Rashid 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3023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 (2023年6月)
1976年,美國米華基 (Milwaukee) 的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re研發出「尋解導向治療」(SFT),它把介入點由「問題」為本轉移到「解難」為本。SFT 認為人的問題是通過其對世界事物的理解及詮釋而建構出來的。它重視發掘和啟動當事人內在資源並側重其成功經歷,以致可以得到更多解難出路。SFT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包括多個有用的提問技巧和三個黃金定律。SFT 把不同求助動機的當事人歸類為「顧客」(Customer)、「訴客」(Complainant)和「訪客」(Visitor)並提出靈活變通的對策。無論處理家庭,社交和職場關係,與及紓解個人情感困擾和成癮等問題領域上,它都有顯著效果。因此它適合家長,老師,輔導員,社工、醫護人員,教會牧者和人事管理人員等參加。在學習過程中,導師除了講解外,還有多個練習和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3032
「治療式隱喻技巧」培訓工作坊 (2023年6月)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3021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3年4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
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
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
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
。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
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
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
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
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
加者大受裨益。
23020
認識「創傷知情照顧」工作坊 (2023年4月)
過去幾年,香港經歷社會事件與新冠疫情,社會上下遍體鱗傷,不同年齡與階層的市民,精神健康都受到衝擊,有學者更稱之為「集體創傷」。
在新的社會情勢及環境下,業界開始聚焦視創傷與精神健康的關係,在服務模式方面,也有更多人開始談論「 創傷知情照顧」 (trauma informed care) 。究竟甚麼是「創傷知情照顧」?實際執行方面,又要注意那些地方?
這次課程,會透過講授與個案分享,讓大家認識「創傷知情照顧」模式,以及在前線服務上如何實踐相關的概念:讓受助者在一個安全的氛圍,回顧與反思過去的傷痛經歷,好好療傷,讓生命重新得力。
23013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2023年3月)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博士與Tayyab Rashid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3006
[收生不足取消]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 (2023年2月)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內容是專為從事兒童及家庭工作的助人工作者以及重視兒童成長和品格培育的家長而設計,當中主要涵蓋三套流行的管教學知識,包括:兩套父母效能訓練(PET & STEP)的教養概念,以及麥道衛博士(Dr.Josh McDowell)倡議的「6A品格教育原則」,亦加入為孩子立界線的相關知識。所有教授的技巧都適用於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處理兒童成長階段面對的不同挑戰,課程強調實用為原則,授課過程會引實例解說,旨在使參加者融會貫通,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環境中,培養兒童將來成為有責任感,自制、自主和品格良好的人。
23010
[收生不足取消]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 (2023年2月)
1976年,美國米華基 (Milwaukee) 的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re研發出「尋解導向治療」(SFT),它把介入點由「問題」為本轉移到「解難」為本。SFT 認為人的問題是通過其對世界事物的理解及詮釋而建構出來的。它重視發掘和啟動當事人內在資源並側重其成功經歷,以致可以得到更多解難出路。SFT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包括多個有用的提問技巧和三個黃金定律。SFT 把不同求助動機的當事人歸類為「顧客」(Customer)、「訴客」(Complainant)和「訪客」(Visitor)並提出靈活變通的對策。無論處理家庭,社交和職場關係,與及紓解個人情感困擾和成癮等問題領域上,它都有顯著效果。因此它適合家長,老師,輔導員,社工、醫護人員,教會牧者和人事管理人員等參加。在學習過程中,導師除了講解外,還有多個練習和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3005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3年2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2101
「治療式隱喻技巧」培訓工作坊 (2022年12月)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2100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2022年12月)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博士與Tayyab Rashid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295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 (2022年11月)
1976年,美國米華基 (Milwaukee) 的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re研發出「尋解導向治療」(SFT),它把介入點由「問題」為本轉移到「解難」為本。SFT 認為人的問題是通過其對世界事物的理解及詮釋而建構出來的。它重視發掘和啟動當事人內在資源並側重其成功經歷,以致可以得到更多解難出路。SFT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包括多個有用的提問技巧和三個黃金定律。SFT 把不同求助動機的當事人歸類為「顧客」(Customer)、「訴客」(Complainant)和「訪客」(Visitor)並提出靈活變通的對策。無論處理家庭,社交和職場關係,與及紓解個人情感困擾和成癮等問題領域上,它都有顯著效果。因此它適合家長,老師,輔導員,社工、醫護人員,教會牧者和人事管理人員等參加。在學習過程中,導師除了講解外,還有多個練習和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227
「非暴力溝通」培訓工作坊 (2022年11月)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創。這個溝通模式是針對各式各樣的關係衝突、不良溝通、言語暴力,甚至自我傷害等情況,提供實務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具體的溝通框架。助人工作者掌握「非暴力溝通」能有助調解和應付不良的溝通情況,消除暴力衝突的危機、化解緊張的關係,有助提升溝通效能和促進關係建立,以及滿足所有受助者的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的概念和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的精髓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本工作坊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方法,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207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2022年11月)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280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博士與Tayyab Rashid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281
(人數不足取消)身心語言程式學:「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 (PCS Interviewing Model)證書課程(第九期)
「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PCS Interviewing Model, PCS)是建基於美國「身心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本土特色的輔導模式。這模式重視當事人的經驗世界,在面談過程中,協助當事人詮釋個人經驗及聯繫其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介入時,PCS會同時著重潛意識的探索和改動。它相信通過重構當事人對事態的認知,就可以讓他發現自我和對事物有新的洞見,課程包括介紹PCS一系列技巧,讓當事人對其問題進行「尋索確知」與及為解難進行「重設安裝」。它有助當事人疏解長期積壓的困擾及由此出現的心理壓力和情緒低落等問題,這包括精神健康、婚姻/人際/職場/親子關係和生涯規劃等。課程適合有志於從事面談服務及有實踐經驗的同工。為了加強學習效果,老師除了講解和提供練習外,還有多個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284
「完形治療」技巧培訓證書課程
完形治療法(Gestalt Therapy) 由德國心理學家Fritz Perls所創立,它融合了精神分析、身體治療、完形心理學、場域理論、存在主義、現象學、東方宗教、整體論、戲劇、舞蹈和肢體動作等觀點而形成。完形治療主要以不同的心理實驗和心理練習,協助當事人提升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重新體驗此時此地(Here & now) 的自我和他人的接觸(Contact);消除內在抗拒心理和干擾接觸的能量(強烈的負面情緒);完成未完的事(Unfinished business);尋求新的自我覺察和領悟,最終藉著重新發現、探索、體驗的歷程去整合自己,達至內在的完整和需求滿足。本課程會介紹完形治療的基本概念,同時講解不同完形治療技術和練習,協助學員能融會貫通,掌握完形治療的精要內涵去助己助人。
2270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263
(人數不足取消)「治療式隱喻技巧」培訓工作坊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255
(人數不足取消)「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內容是專為從事兒童及家庭工作的助人工作者以及重視兒童成長和品格培育的家長而設計,當中主要涵蓋三套流行的管教學知識,包括:兩套父母效能訓練(PET & STEP)的教養概念,以及麥道衛博士(Dr.Josh McDowell)倡議的「6A品格教育原則」,亦加入為孩子立界線的相關知識。所有教授的技巧都適用於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處理兒童成長階段面對的不同挑戰,課程強調實用為原則,授課過程會引實例解說,旨在使參加者融會貫通,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環境中,培養兒童將來成為有責任感,自制、自主和品格良好的人。
2241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234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博士與Tayyab Rashid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221
【名額已滿】同理探索劇場 初階證書課程 (Empathetic Journey of Life) 劇場殺 X 社會工作
什麼是同理探索劇場?
實境動態角色扮演(L.A.R.P.)是亞洲區近年大熱的遊戲模式,「同理探索劇場」手法旨在引導參加者透過偵探式角色扮演,探索與體驗他人的人生經歷,從中發展並鞏固同理心、鍛鍊批判性思考及提升社交表達能力。
活動以小組形式進行,主持人會帶領參加者投入故事背景,參加者則要扮演其中一名角色。各人都要預先熟讀相應角色的劇本,了解角色的性格、立場、想法、人生經歷等皆有助投入扮演,而正因僅從單一角色的視角出發只能了解到局部真相,所以參加者需要透過搜證、推敲線索、換位思考、討論、盤問、結盟、邏輯辨證等過程來還原真相。最後,主持人會公佈真相,並按劇本體驗進行主題式解說。
2216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204
「治療式隱喻技巧」培訓工作坊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206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 證書課程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1976年,美國米華基 (Milwaukee) 的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re研發出「尋解導向治療」(SFT),它把介入點由「問題」為本轉移到「解難」為本。SFT 認為人的問題是通過其對世界事物的理解及詮釋而建構出來的。它重視發掘和啟動當事人內在資源並側重其成功經歷,以致可以得到更多解難出路。SFT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包括多個有用的提問技巧和三個黃金定律。SFT 把不同求助動機的當事人歸類為「顧客」(Customer)、「訴客」(Complainant)和「訪客」(Visitor)並提出靈活變通的對策。無論處理家庭,社交和職場關係,與及紓解個人情感困擾和成癮等問題領域上,它都有顯著效果。因此它適合家長,老師,輔導員,社工、醫護人員,教會牧者和人事管理人員等參加。在學習過程中,導師除了講解外,還有多個練習和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201
【人數不足取消】「完形治療」技巧培訓證書課程
完形治療法(Gestalt Therapy) 由德國心理學家Fritz Perls所創立,它融合了精神分析、身體治療、完形心理學、場域理論、存在主義、現象學、東方宗教、整體論、戲劇、舞蹈和肢體動作等觀點而形成。完形治療主要以不同的心理實驗和心理練習,協助當事人提升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重新體驗此時此地(Here & now) 的自我和他人的接觸(Contact);消除內在抗拒心理和干擾接觸的能量(強烈的負面情緒);完成未完的事(Unfinished business);尋求新的自我覺察和領悟,最終藉著重新發現、探索、體驗的歷程去整合自己,達至內在的完整和需求滿足。本課程會介紹完形治療的基本概念,同時講解不同完形治療技術和練習,協助學員能融會貫通,掌握完形治療的精要內涵去助己助人。
2177
【人數不足取消】國際愛笑瑜伽認證導師五天課程(CLYT) (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Laughter Yoga 愛笑瑜伽 又名大笑瑜伽,爆笑瑜伽,大笑運動,吃皮大笑, 愛笑康操,愛笑功等等。愛笑瑜伽由印度醫生 Dr Kataria 於1995年創立。該活動把呼吸结合各種笑的動作,伸展達到减壓改善情绪及增强免疫力,提升意識層次。至今全球已成立超過10,000個愛笑俱樂部。香港也廣泛推廣。
LY是一套具西方科研實證為有效:減壓、改善情緒、改善睡眠質素、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專注力及創意的運動;絕對是一套低成本、高效能的個人及助人的業界工具,更適合不同身體狀況的長者朋友作日常運動,享受「健娛」生活。
LY現已瘋魔105個國家,亦於2004年首現香港社會,並先後經各大傳媒報導(如:鏗鏘集、東張西望等電視節目)。強烈推薦安老服務業界同工把握機會學習並應用於日常服務,讓更多長者及其照顧者受惠。
2174
「正向心理小組治療模式」證書課程
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是由Martin Seligman博士與Tayyab Rashid博士建立。其治療的模式是以正向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強調以正向的介入方式去修補以「消除症狀為本」的傳統治療模式的不足。正向心理治療有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是在協助受助者建立正向心理模式去適應過去或未來的痛苦與逆境,同時也讓當事人學習從創傷之中成長與蛻變;體驗寛恕與感恩的力量;有意識地投入生活與品味當下;以樂觀與盼望的態度去迎接生活挑戰;建設正向的溝通關係;善用標誌性的性格正能量去貢獻自我,努力建立更好的自己,甚至創造迎合自我的人生意義。本課程會介紹正向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教授如何設計針對性的正向心理治療小組,亦會介紹各種治療練習與小組活動,旨在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171
【人數不足取消】音樂元素於特殊需要兒童及成人的應用
音樂治療對以下特殊需要兒童及成人有針對性的好處:
(一) 自閉症:音樂的流動感容易使自閉症兒童對音樂產生共鳴和安全感,容易提高學習的興趣,藉以提升互動的社會性行為。
(二)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以多種音樂元素及感官刺激,為專注力不足的兒童進行注專力和記憶力訓練。
(三) 特殊學習障礙透過肢體律動、即興表演等活動,改善知覺動作能力和協調能力等與促進人際互動關係。
(四) 親子關係問題、社交困難音樂能以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內心情感,促進溝通、表達和應對能力。
(五) 先天及後天導致的言語及溝通障礙等音樂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能誘內在的情緒和提高自我認同,提升表達、應對及自我表現能力,更能適應社會。
2175
「非暴力溝通模式」培訓工作坊
「非暴力溝通模式」(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創。這個溝通模式是針對各式各樣的關係衝突、不良溝通、言語暴力,甚至自我傷害等情況,提供實務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具體的溝通框架。助人工作者掌握「非暴力溝通模式」能有助調解和應付不良的溝通情況,消除暴力衝突的危機、化解緊張的關係,有助提升溝通效能和促進關係建立,以及滿足所有受助者的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的概念和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的精髓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本工作坊會提供具體的應用方法,協助參加者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160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159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證書課程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House-Tree-Person Projective Drawing Test)是一套十分流行的心理投射分析工具。它的操作模式簡單,適用於任何人,作畫者只需畫四幅不同主題的畫,加上帶領者的解說過程,便能直接地透視作畫者的潛意識世界。作畫者潛藏的內心世界、獨特的個性,價值取向、心理需要、行為動機、情緒特性,理想與渴望等潛意識的訊息都能夠從畫中世界反映出來。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如何運用和操作「屋-樹-人」心理投射畫的分析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透視潛意識的盲點區。
2152
「治療式隱喻技巧」培訓工作坊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136
邊緣人格障礙心理治療培訓工作坊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思想、行為和情緒起伏都非常偏激、極端和非理性,更有些會出現解離現象,激烈情緒、自殘或自殺行為。因此,為了保護邊緣人格障礙的患者,以及有效地幫助他們及早復康、助人工作者除了需要格外留神,也需要具備相關的心理知識、治療技巧和成熟的因應策略。本工作坊主要是介紹邊緣人格障礙的特性、介入時必須注意事項與有效的治療方法等等,旨在讓參加者提升對邊緣人格障礙的理解,同時學會相關的治療技巧,協助受助者成長和改變。
2133
身心語言程式學:「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 (PCS Interviewing Model)證書課程(第八期)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PCS Interviewing Model, PCS)是建基於美國「身心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本土特色的輔導模式。這模式重視當事人的經驗世界,在面談過程中,協助當事人詮釋個人經驗及聯繫其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介入時,PCS會同時著重潛意識的探索和改動。它相信通過重構當事人對事態的認知,就可以讓他發現自我和對事物有新的洞見,課程包括介紹PCS一系列技巧,讓當事人對其問題進行「尋索確知」與及為解難進行「重設安裝」。它有助當事人疏解長期積壓的困擾及由此出現的心理壓力和情緒低落等問題,這包括精神健康、婚姻/人際/職場/親子關係和生涯規劃等。課程適合有志於從事面談服務及有實踐經驗的同工。為了加強學習效果,老師除了講解和提供練習外,還有多個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134
生命抉擇劇場(T.R.P.G.X教育工作)初階班證書課程 (名額已滿)
這是一個關於「主持人(劇場導師)與挑戰者在桌上/網上共同建構史詩式歷險」的故事。挑戰者一旦投入到劇本中,就會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化身不同角色,完成相應的任務。挑戰者須透過臨場角色扮演、口述表達行動來為角色賦予生命,過程中個人的邏輯與智慧、非凡的勇氣、團隊合作精神,對推動劇情都是不可或缺,最終因着每個人的抉擇,故事也會進入多元結局。即使是同一劇本,一念之差,挑戰者也會有不一樣的故事體驗。主持人會在每場冒險後,按照劇本的主題訊息,結合挑戰者的臨場表現來進行活動解說。
生命抉擇劇場是以T.R.P.G.的形式加入教育元素互相結合的產物。於2017年由社工梁林輝先生創立。
2137
夢境投射與心理分析工作坊 (課程取消)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將夢境稱為「通往潛意識的大道」;另一位大師卡爾.容格認為:「夢境是展示未加修飾的自然真理。」夢境反映人類的潛意識世界,它恍若一套獨特的語言和故事,透露潛意識世界。如能解讀和分析其奧秘,便能更透徹潛意識的自我世界,有助解讀個人的心理困擾因由及促進心靈成長。本工作坊主要講解夢境分析的相關原理、方法和解說技巧,同時學習應用夢境分析技巧來協助個案進行心理治療,當中包括:個人及小組的模式,課堂會以個案研習方式,學習實務技巧去促進「夢者」的覺察力和心靈成長,以及整合長久抑壓在潛意識的情感、內在衝動和心理情結等。
2125
「接納與承諾治療」證書課程 (名額已滿)
「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 ACT)是Professor Steven Hayes所創立,被稱為第三波認知行為治療學派。「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六個核心治療歷程,協助當事人擺脫糾纏於痛苦的經歷,學習接受生命所發生的一切,並以慈悲心去迎接生命無可避免的苦難。另外,「接納與承諾治療」旨在令當事人發展更寬廣的心理彈性,對當下的經驗全然地覺察和開放自我,並且能夠釐清價值取向,在自我價值觀的引領下,持續地付諸行動,做自己重視的事情,實踐豐富、圓滿且有意義的生命力。本課程會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技巧,參加者可從課堂中體驗治療的方法,如能掌握原理,融會貫通,必然對參加者大受裨益。
2122
日本和諧粉彩準指導師認證課程 (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和諧粉彩Nagomi由細谷典克先生創辦,被喻為「希望藝術」(Hope Art) ,因為繪畫過程、欣賞及分享畫作中能帶來平靜心靈,舒減壓力的效果。由於和諧粉彩不需要任何藝術基礎,只要透過手指頭、粉彩和簡單的工具,便能創作出柔和、溫暖和療癒的作品,近年常被引入至助人專業小組活動中,對不論任何年紀及背景之人士都非常合適。本課程除了教授和諧粉彩創作技巧外,更會講解運用和諧粉彩表達及舒緩情緒的方法,讓助人專業更容易應用於工作中。完成課程及課程內指定習作,可申請JPHAA日本和諧粉彩準指導師認證,並符合資格教授和諧粉彩體驗班。
2124
「完形治療」實務技巧培訓工作坊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完形治療法(Gestalt Therapy) 由德國心理學家Fritz Perls所創立,它融合了精神分析、身體治療、完形心理學、場域理論、存在主義、現象學、東方宗教、整體論、戲劇、舞蹈和肢體動作等觀點而形成。完形治療主要以不同的心理實驗和心理練習,協助當事人提升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重新體驗此時此地(Here & now) 的自我和他人的接觸(Contact);消除內在抗拒心理和干擾接觸的能量(強烈的負面情緒);完成未完的事(Unfinished business);尋求新的自我覺察和領悟,最終藉著重新發現、探索、體驗的歷程去整合自己,達至內在的完整和需求滿足。本課程會介紹完形治療的基本概念,同時講解不同完形治療技術和練習,協助學員能融會貫通,掌握完形治療的精要內涵去助己助人。
2121
恐懼心理療癒工作坊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很多心理障礙或限制,例如:恐懼症、焦慮症、強迫症、人格障礙症或生活上缺乏自信或安全感等問題都是源於內在深層次的恐懼感。這種深層次恐懼感無意識的支配了我們做任何的選擇和決定、干擾我們日常的行為表現、也負面地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如果不理會恐懼心理的干擾,長期生活在焦慮不安的盲點區,不敢冒險,也不敢面對挑戰,基本上,我們的人生只限於逃避恐懼心理,並未曾好好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本課程會解構恐懼心理的真相,並且介紹各種實用的心理技巧,期望能讓助人工作者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走出恐懼的陰霾,重塑美滿的人生。
2118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證書課程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House-Tree-Person Projective Drawing Test)是一套十分流行的心理投射分析工具。它的操作模式簡單,適用於任何人,作畫者只需畫四幅不同主題的畫,加上帶領者的解說過程,便能直接地透視作畫者的潛意識世界。作畫者潛藏的內心世界、獨特的個性,價值取向、心理需要、行為動機、情緒特性,理想與渴望等潛意識的訊息都能夠從畫中世界反映出來。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如何運用和操作「屋-樹-人」心理投射畫的分析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透視潛意識的盲點區。
2113
「非暴力溝通模式」實務技巧培訓工作坊 (人數不足, 課程取消)
「非暴力溝通模式」(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博士所創立的。這套溝通模式能夠促進溝通關係建立,滿足所有人的內在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有一套獨特的語言表達技巧,適用於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即時衝突與暴力危機;調解與促進各種關係之間彼此的善意溝通;回應和滿足投訴者的心理需求;轉化內在的負面情緒;減少溝通過程的謬誤,同時亦催化問題解決的效能。它的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
2061
「治療式隱喻技巧」培訓工作坊 (ZOOM/ 實體) (改至2021年3月10日)
「治療式隱喻」(Metaphor)常被應用於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例如: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療模式、敘事治療、接受與承諾治療、完形治療、表達藝術治療或心理劇等。專家發現,左腦(意識)會對隱喻故事的內容產生反應;右腦(潛意識)則對隱喻的結構、節奏、語調、內隱情緒等產生反應。「治療式隱喻」最大好處是有助跨越意識的防衞心理,直接激發主觀性聯想,令當事人無意識地探索和思考隱喻故事的意涵,並且接納隱喻故事的訊息,因而產生治療果效。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治療式隱喻技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介入技巧,並會介紹各種治療式隱喻故事與應用方法,旨在協助參加者即時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並且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2111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 證書課程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1976年,美國米華基 (Milwaukee) 的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re研發出「尋解導向治療」(SFT),它把介入點由「問題」為本轉移到「解難」為本。SFT 認為人的問題是通過其對世界事物的理解及詮釋而建構出來的。它重視發掘和啟動當事人內在資源並側重其成功經歷,以致可以得到更多解難出路。SFT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包括多個有用的提問技巧和三個黃金定律。SFT 把不同求助動機的當事人歸類為「顧客」(Customer)、「訴客」(Complainant)和「訪客」(Visitor)並提出靈活變通的對策。無論處理家庭,社交和職場關係,與及紓解個人情感困擾和成癮等問題領域上,它都有顯著效果。因此它適合家長,老師,輔導員,社工、醫護人員,教會牧者和人事管理人員等參加。在學習過程中,導師除了講解外,還有多個練習和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109
「心靈面具-自我防衞機制」治療工作坊 (課程取消)
心理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是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倡,它是一種潛意識的自我防禦模式,目的是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心理防衛機制短暫性可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發的生理疾病或心理痛苦。然而,長期依賴或錯誤應用心理防衛機制可能帶來更多的心身疾病問題,甚至造成人與人之間不必要的心理創傷。因此,如果我們欲塑造健康的身心靈,必須先要解構個人的心理盲點,拆解潛意識慣常用的自我防衞模,並作出適當的復修和治療。本工作坊主要是解構各類心理防衞機制的特點、運作原理與心理意圖,同時讓參加者學會如何運用有效的治療方法去協助受助者促進身心靈健康。
2108
恐懼心理療癒工作坊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人數不足,課程取消)
很多心理障礙或限制,例如:恐懼症、焦慮症、強迫症、人格障礙症或生活上缺乏自信或安全感等問題都是源於內在深層次的恐懼感。這種深層次恐懼感無意識的支配了我們做任何的選擇和決定、干擾我們日常的行為表現、也負面地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如果不理會恐懼心理的干擾,長期生活在焦慮不安的盲點區,不敢冒險,也不敢面對挑戰,基本上,我們的人生只限於逃避恐懼心理,並未曾好好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本課程會解構恐懼心理的真相,並且介紹各種實用的心理技巧,期望能讓助人工作者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走出恐懼的陰霾,重塑美滿的人生。
2107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證書課程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ZOOM)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House-Tree-Person Projective Drawing Test)是一套十分流行的心理投射分析工具。它的操作模式簡單,適用於任何人,作畫者只需畫四幅不同主題的畫,加上帶領者的解說過程,便能直接地透視作畫者的潛意識世界。作畫者潛藏的內心世界、獨特的個性,價值取向、心理需要、行為動機、情緒特性,理想與渴望等潛意識的訊息都能夠從畫中世界反映出來。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如何運用和操作「屋-樹-人」心理投射畫的分析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透視潛意識的盲點區。
2063
身心語言程式學(NLP) 「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 (PCS Interviewing Model)證書課程(第七期)(人數不足, 課程取消)
PCS面談模式是在「身心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基礎上建立的,後者是源自家庭治療的Virginia Satir (Family Therapist) 、完形心理治療的Fritz Perls (Creator of Gestalt Therapy)和催眠治療的Milton Erickson (Psychiatrist) 等大師的實務經驗,PCS在這些大師的輔導心得上連結本地實踐,建立具有地道色彩的輔導模式。這模式重視當事人的經驗世界並在面談過程中協助當事人詮釋個人經驗及聯繫其與外在世界的關係,PCS著重潛意識的探索和改動。它相信通過重構當事人對事態的認知,就可以發現自我和對事物有洞見。課程包括PCS一系列技巧和了解個人問題之「尋索確知」和為解難進行的「重設安裝」。PCS有助疏解長期積壓的困擾及由此出現的心理壓力和情緒低落等問題(如:精神健康、婚姻/人際/職場/親子關係和生涯規劃... )。課程適合有志於輔導服務的同工。為了加強學習效果,老師除了講解和練習外,還有深受學員歡迎的「三文治」式的現場輔導示範。
2055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兒童管教心理學」證書課程內容是專為從事兒童及家庭工作的助人工作者以及重視兒童成長和品格培育的家長而設計,當中主要涵蓋三套流行的管教學知識,包括:兩套父母效能訓練(PET & STEP)的教養概念,以及麥道衛博士(Dr.Josh McDowell)倡議的「6A品格教育原則」,亦加入為孩子立界線的相關知識。所有教授的技巧都適用於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處理兒童成長階段面對的不同挑戰,課程強調實用為原則,授課過程會引實例解說,旨在使參加者融會貫通,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環境中,培養兒童將來成為有責任感,自制、自主和品格良好的人。
2048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 證書課程(第九期)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1976年,美國米華基 (Milwaukee) 的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re研發出「尋解導向治療」(SFT),它把介入點由「問題」為本轉移到「解難」為本。SFT 認為人的問題是通過其對世界事物的理解及詮釋而建構出來的。它重視發掘和啟動當事人內在資源並側重其成功經歷,以致可以得到更多解難出路。SFT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包括多個有用的提問技巧和三個黃金定律。SFT 把不同求助動機的當事人歸類為「顧客」(Customer)、「訴客」(Complainant)和「訪客」(Visitor)並提出靈活變通的對策。無論處理家庭,社交和職場關係,與及紓解個人情感困擾和成癮等問題領域上,它都有顯著效果。因此它適合家長,老師,輔導員,社工、醫護人員,教會牧者和人事管理人員等參加。在學習過程中,導師除了講解外,還有多個練習和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046
音樂元素於特殊需要兒童及成人的應用(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社總之友名額已滿
音樂治療對以下特殊需要兒童及成人有針對性的好處:
(一) 自閉症:音樂的流動感容易使自閉症兒童對音樂產生共鳴和安全感,容易提高學習的興趣,藉以提升互動的社會性行為。
(二)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以多種音樂元素及感官刺激,為專注力不足的兒童進行注專力和記憶力訓練。
(三) 特殊學習障礙透過肢體律動、即興表演等活動,改善知覺動作能力和協調能力等與促進人際互動關係。
(四) 親子關係問題、社交困難音樂能以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內心情感,促進溝通、表達和應對能力。 (五) 先天及後天導致的言語及溝通障礙等音樂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能誘內在的情緒和提高自我認同,提升表達、應對及自我表現能力,更能適應社會。
2051
夢境投射與心理分析工作坊 (課程取消)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將夢境稱為「通往潛意識的大道」;另一位大師卡爾.容格認為:「夢境是展示未加修飾的自然真理。」夢境反映人類的潛意識世界,它恍若一套獨特的語言和故事,透露潛意識世界。如能解讀和分析其奧秘,便能更透徹潛意識的自我世界,有助解讀個人的心理困擾因由及促進心靈成長。本工作坊主要講解夢境分析的相關原理、方法和解說技巧,同時學習應用夢境分析技巧來協助個案進行心理治療,當中包括:個人及小組的模式,課堂會以個案研習方式,學習實務技巧去促進「夢者」的覺察力和心靈成長,以及整合長久抑壓在潛意識的情感、內在衝動和心理情結等。
2045
【課程取消】「非暴力溝通模式」實務技巧培訓工作坊(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非暴力溝通模式」(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 盧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博士所創立的。這套溝通模式能夠促進溝通關係建立,滿足所有人的內在心理需要。「非暴力溝通模式」有一套獨特的語言表達技巧,適用於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即時衝突與暴力危機;調解與促進各種關係之間彼此的善意溝通;回應和滿足投訴者的心理需求;轉化內在的負面情緒;減少溝通過程的謬誤,同時亦催化問題解決的效能。它的方法簡單易明,但需要通透相關知識和熟練技巧才能靈活運用。
2024
身心語言程式學:「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 (PCS Interviewing Model)證書課程(第六期)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PCS Interviewing Model, PCS)是建基於美國「身心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本土特色的輔導模式。這模式重視當事人的經驗世界,在面談過程中,協助當事人詮釋個人經驗及聯繫其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介入時,PCS會同時著重潛意識的探索和改動。它相信通過重構當事人對事態的認知,就可以讓他發現自我和對事物有新的洞見,課程包括介紹PCS一系列技巧,讓當事人對其問題進行「尋索確知」與及為解難進行「重設安裝」。它有助當事人疏解長期積壓的困擾及由此出現的心理壓力和情緒低落等問題,這包括精神健康、婚姻/人際/職場/親子關係和生涯規劃等。課程適合有志於從事面談服務及有實踐經驗的同工。為了加強學習效果,老師除了講解和提供練習外,還有多個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021
邊緣人格障礙心理治療培訓工作坊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思想、行為和情緒起伏都非常偏激、極端和非理性,更有些會出現解離現象,激烈情緒、自殘或自殺行為。因此,為了保護邊緣人格障礙的患者,以及有效地幫助他們及早復康、助人工作者除了需要格外留神,也需要具備相關的心理知識、治療技巧和成熟的因應策略。本工作坊主要是介紹邊緣人格障礙的特性、介入時必須注意事項與有效的治療方法等等,旨在讓參加者提升對邊緣人格障礙的理解,同時學會相關的治療技巧,協助受助者成長和改變。
2010
「內在小孩 」心靈療癒課程 (受疫情影響 課程延期至5月14, 21, 28及6月4日)
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著「內在小孩」,它隱喻為孩童時期的赤子之心( Wonder Child),也是過去未處理未完結的心理創傷(Wounded Child)。而心理學家卡爾.容格更稱之為「神聖小孩」(Divine Child),它能夠作為引領,帶領當事人治療心理情結,實現完整自我,邁向美滿的人生。
本課程以「內在小孩」的心理治療模式,分析和解構不同的心理情結問題,並且介紹和示範各種實用的「內在小孩」心理治療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採用「內在小孩」的治療模式,協助受助者分析和處理不同層面的心理情結。
2016
身心語言程式學:「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 (PCS Interviewing Model)證書課程(第六期)(受疫情影響 課程取消)
「問題・成因・解難」面談模式(PCS Interviewing Model, PCS)是建基於美國「身心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本土特色的輔導模式。這模式重視當事人的經驗世界,在面談過程中,協助當事人詮釋個人經驗及聯繫其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介入時,PCS會同時著重潛意識的探索和改動。它相信通過重構當事人對事態的認知,就可以讓他發現自我和對事物有新的洞見,課程包括介紹PCS一系列技巧,讓當事人對其問題進行「尋索確知」與及為解難進行「重設安裝」。它有助當事人疏解長期積壓的困擾及由此出現的心理壓力和情緒低落等問題,這包括精神健康、婚姻/人際/職場/親子關係和生涯規劃等。課程適合有志於從事面談服務及有實踐經驗的同工。為了加強學習效果,老師除了講解和提供練習外,還有多個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2002
「完形治療」實務技巧培訓工作坊 (課程取消)
完形治療(Gestalt Therapy) 由德國心理學家Fritz Perls所創立。完形治療以人格的整合、増加覺察與接觸為治療目標,它融合了精神分析、身體治療、完形心理學、埸地理論、存在主義、現象學、東方宗教、整體論、戲劇、舞蹈和肢體動作等觀點而形成。完形治療主要協助當事人提升自我意識;重新體驗此時此地的自我和他人的接觸;消除內在抗拒心理和干擾接觸的能量(強烈的負面情緒);完成未完的心結;尋求新的自我覺察和領悟,最終藉著重新發現、探索、體驗的歷程去整合自己,達至內在的完整和需求滿足。本工作坊強調實踐為主,介紹完形治療不同治療技術,藉著課堂的示範和練習,協助參加者能融會貫通,掌握完形治療法的精要內涵去助己助人。
1979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課程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屋-樹-人心理投射測試(House-Tree-Person Projective Drawing Test)是一套十分流行的心理投射分析工具。它的操作模式簡單,適用於任何人,作畫者只需畫四幅不同主題的畫,加上帶領者的解說過程,便能直接地透視作畫者的潛意識世界。作畫者潛藏的內心世界、獨特的個性,價值取向、心理需要、行為動機、情緒特性,理想與渴望等潛意識的訊息都能夠從畫中世界反映出來。本工作坊主要是教授如何運用和操作「屋-樹-人」心理投射畫的分析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協助受助者透視潛意識的盲點區。
1976
「尋解導向治療」(Solution-focused Therapy) 證書課程 (第八期)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1976年,美國米華基 (Milwaukee) 的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re研發出「尋解導向治療」(SFT),它把介入點由「問題」為本轉移到「解難」為本。SFT 認為人的問題是通過其對世界事物的理解及詮釋而建構出來的。它重視發掘和啟動當事人內在資源並側重其成功經歷,以致可以得到更多解難出路。SFT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包括多個有用的提問技巧和三個黃金定律。SFT 把不同求助動機的當事人歸類為「顧客」(Customer)、「訴客」(Complainant)和「訪客」(Visitor)並提出靈活變通的對策。無論處理家庭,社交和職場關係,與及紓解個人情感困擾和成癮等問題領域上,它都有顯著效果。因此它適合家長,老師,輔導員,社工、醫護人員,教會牧者和人事管理人員等參加。在學習過程中,導師除了講解外,還有多個練習和深受學員歡迎的現場示範。
1961
舞動.療心~正念舞動治療體驗工作坊 (課程取消)
一個專為不懂跳舞、抗拒舞動、或追求情緒健康及心理提升的即興心靈舞動工作坊,參加者並不需要任何舞蹈技巧!
“Movement is a medicine for creating change in a person's physical, emotional, and mental states.” -- Carol Welch
工作坊簡介:舞動治療是創造性藝術治療的一種。它是一種運用身體動作去增強覺察、探索自我、調節情緒、學習與人連結、促進心理健康、激發潛能和創造力的方法。舞動治療強調聆聽及表達身體的聲音,探索身體的記憶,並通過身體進行心靈的療癒。你會感到身體的自療能力,生命的創造力和活力,並慶祝生命的美麗!
參加者會在一個安全及支持的環境下,主要透過即興的創造性身體舞動 (Improvising Creative Dance Movement),配合音樂、聲音、意像及覺察等方法
1952
國際愛笑瑜伽認證導師五天課程(CLYT) (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Laughter Yoga 愛笑瑜伽 又名大笑瑜伽,爆笑瑜伽,大笑運動,吃皮大笑, 愛笑康操,愛笑功等等。愛笑瑜伽由印度醫生 Dr Kataria 於1995年創立。該活動把呼吸结合各種笑的動作,伸展達到减壓改善情绪及增强免疫力,提升意識層次。至今全球已成立超過10,000個愛笑俱樂部。香港也廣泛推廣。
LY是一套具西方科研實證為有效:減壓、改善情緒、改善睡眠質素、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專注力及創意的運動;絕對是一套低成本、高效能的個人及助人的業界工具,更適合不同身體狀況的長者朋友作日常運動,享受「健娛」生活。
LY現已瘋魔105個國家,亦於2004年首現香港社會,並先後經各大傳媒報導(如:鏗鏘集、東張西望等電視節目)。強烈推薦安老服務業界同工把握機會學習並應用於日常服務,讓更多長者及其照顧者受惠。
1945
音樂治療與社會服務 單元二:音樂元素於特殊需要兒童及成人的應用 (社總之友名額已滿)
音樂治療對以下特殊需要兒童及成人有針對性的好處:
(一) 自閉症:音樂的流動感容易使自閉症兒童對音樂產生共鳴和安全感,容易提高學習的興趣,藉以提升互動的社會性行為。
(二)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以多種音樂元素及感官刺激,為專注力不足的兒童進行注專力和記憶力訓練。
(三) 特殊學習障礙透過肢體律動、即興表演等活動,改善知覺動作能力和協調能力等與促進人際互動關係。
(四) 親子關係問題、社交困難音樂能以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內心情感,促進溝通、表達和應對能力。
(五) 先天及後天導致的言語及溝通障礙等音樂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能誘內在的情緒和提高自我認同,提升表達、應對及自我表現能力,更能適應社會。
1935
「內在小孩 」心靈療癒課程 (二人同行優惠不適用於PayPal付款)
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著「內在小孩」,它隱喻為孩童時期的赤子之心( Wonder Child),也是過去未處理未完結的心理創傷(Wounded Child)。而心理學家卡爾.容格更稱之為「神聖小孩」(Divine Child),它能夠作為引領,帶領當事人治療心理情結,實現完整自我,邁向美滿的人生。
本課程以「內在小孩」的心理治療模式,分析和解構不同的心理情結問題,並且介紹和示範各種實用的「內在小孩」心理治療技巧,讓助人工作者能學以致用,採用「內在小孩」的治療模式,協助受助者分析和處理不同層面的心理情結。
1927
「問題.成因.解難」模式(PCS Model)之小組程序工作坊 (課程取消)
工作坊是以「問題.成因.解難」模式(PCS Model)為基礎介紹小組程序及活動設計框架。工作坊除了在設計目標 (成因分析法;四無法;PCS併圖法)提供指引外,還在活動形式上應用「活動介入」(Activity-based Intervention)作為設計工具,透過不同介面(文字;圖像;音像;活動...)建構多個根據組員特性和服務需要的活動格式。同時,它還介紹小組一節活動程序流程(五個階段),務求參名加者可以建立具有個人風格的程序活動。工作坊適合從事小組工作的同工參與。除了理論講解外,還有體驗性練習和現場實踐,為了加強課後學以致用,參加者在修讀本課程後一年內免費重修(只須付行政費50元) 。
1875
單次諮商服務: 尋解介入模式的應用 (課程取消)
大部份案主期望接受有時限的心理治療 (Gelso & Johnson, 1983),而85% 案主更會選擇短期心理治療 (Cummings, 1977)。此外,希望 / 期待 (Hope / Expectation) 是推動案主改變的重要元素 (Snyder, Michale, & Cheavens, 1999),單次諮商可創造這個條件 (Battino, 2006)。案主能積極參與諮商 / 心理治療、發揮個人潛能,是治療的關鍵元素,這些都與單次諮商的過程非常吻合 (Bohart & Tallman, 2010; Talmon, 1993)。近廿多年,單次諮商服務逐漸成為助人專業的一種有效介入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