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總消息
社總觀點
【威權社會下生活】系列一:從歷史中學習 「公民社會的光如何耀亮東歐國家?」分享總結
「公民社會的光如何耀亮東歐國家?」分享會於昨晚完滿結束了。社總感謝陳家洛博士為我們講解東歐公民社會的掙扎,啟發我們如何面對威權政府,更為大家帶來黑暗時期的地下刊物。
昨晚讓我們更清楚未來如何堅持守護公義。從波蘭的歷史,他們是怎樣在極權政府不斷建構荒謬的論述下,努力守護良知和普世價值呢?原來他們努力在做這些事情。
警方請 NGOs 同工飲咖啡,怎麼辦?!
據本會所獲得的消息,警方近日接觸了最少兩間 NGOs,就某某慈善基金邀請同工協助調查,情況非常特殊。
NGOs 同工執勤,應受到機構保障
警權泛濫,投訴制度效用沒未確認,這對社福界隨時造成影響。試想像:同工做街展,被建制或鄉紳誤會為撐暴徒活動,出手搗亂,同工報警求助,但最後可能求助無門,這不過是721的小兒科;同工被要求交出個案紀錄,要搜查青少年服務單位,以便警方搜證疑似暴徒青年,這也可能是二百警搜報社的小翻版。
工聯會社工:「遲來的正義」
工聯會社工稱,律政司介入陳志全的私人檢控,並不提證供起訴,是「遲來的正義」,他當時的舉作是保護立法會的職員。所謂正義,是形容律政司,還是褒揚工聯會社工他本人,本會雖未有頭緒,但有以下見解。
不提證供起訴 只是手段不是正義
第一,一般案件遇上成功檢控機會微或有受害人同意不追究的情況下,律政署才會考慮不提證供起訴。現律政署並沒有公開它的理據下,實在無法彰顯正義(早前本會去信律政署查詢不提證供起訴郵包販運氯胺酮案之原因,同樣拒絕透露詳情)
祝賀「大灣區社聯」成立
本會祝賀「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社會服務專業聯盟有限公司」成立。為使業界好友能聞其名即知其所以然,本會索性簡稱之謂「大灣區社聯」(而非「社專聯」),並祝願它成功成為香港參與及貢獻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發展的主要推動者。
本會深受感動,見第一屆董事會成員,共有 22 位社會賢達,包括本地社福機構高層及大專院校社會科學教授級人馬,眾志成城,為大灣區社會服務和社工教育獻身,屬實不是巧合,定必是刻意經營。
與此同時,為使更多業界人士認識「大灣區社聯」,本會提出以下要點,供大家留意。
評論明愛處理遺失 USB 事件的表現
明愛某一服務單位 9 月遺失 USB,當中載有 121 名理大學生情緒支援求助人個人資料及對話內容 。事件本質是個別同工涉未能妥善處理服務對象的私隱資料,但大眾焦點已放在明愛作為本地一間最大規模的 NGOs 處理事件的手法。
採取非割
社福界會否出現文化大革命?
上星期傳出中聯辦想整治社福界,引起我們業界的關注。其實,社福機構和同工會否被整治或染紅,我們早已需要關注和思考有何應對策略。現在,彷彿出了一張整治社福界路線圖來,香港會否出現文化大革命般的大批鬥,社福機構與同工會否成為被批鬥或打壓的對象?我們嘗試分享如何理解社福界在《國安法》出現後的生存空間。
【還有誰願意為兒童發聲?】
文: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社福界和關注兒童權益的組織,你們可從新聞看見兒童只因與家人購物,卻因被警察截停受驚而奔跑,結果一名男警把女孩粗暴推倒在地,繼而被該男警壓身,如非哥哥不顧自身安全衝出來保護妹妹,則有後腦落地重創之危。警察判斷魯莽或錯誤,濫用武力,任意拘捕,直接影響了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安危。當中警察妄顧女孩性命,沒有使用最低武力或較安全的方法去處理,更沒有考慮女孩被男警制服會有被侵犯的感覺,實在需要被各界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