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總消息
社總觀點
本地社福機構勿學內地隱瞞風氣
聖公會福利協會未有吸取經驗,再次在知情下沒有即時公佈轄下院舍有院友確診武漢肺炎的消息,置院友及同工之健康之不顧。社總對此表示不滿。
《社總予各社福機構應付疫情的策略建議》
鑑於最近一宗同工初步確診後,但受聘的服務單位未有即時關閉,及後亦未有公開確診情況,社總現向各NGOs有以下忠告。
【社總踏入元朗回擊恐懼與不安】 文: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副會長 張志偉
去年721,早上社總與其他社工團體由灣仔遊行去政府總部,拒絕維隱,要求政府正視五大訴求;入夜,社總陣地社工在上環,站在防暴警的前方,希望減少群眾受傷的機會;深夜,傳來元朗白衣人橫行的消息,社總先定心神,再急謀對策。
【疫情下,員工生命何價?】 文: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外務副會長張志偉
政府給病毒下了禁止日間活動宵禁令 社總日前撰文,指出社署應重點關注和支援個別疫情高危的服務,例如是庇謢工場及職業康復中心,並要果斷作出防疫決策;社署在千呼萬喚下昨天中午終於出了一份「罐頭式」通告,宣佈庇護工場停工,不過,同日傳出有一名庇護工場員工確診了。當社會面對第三波死亡風險較高的變種病毒,疫情早已在社區爆發,政府卻只是與病毒協議晚上才出來活動,故安排食肆禁晚市堂食的安排,社署在政府如此的抗疫思維下,拒絕就在家工作發出指引,要各社福機構員工自求多福,看看自己是否遇上有智慧的僱主。
第二波疫情下社署應擔當的角色
文: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外務副會長 張志偉 NGOs經歷過半年的疫情後,究竟是否有足夠經驗和條件去應付疫情對社會服務帶來的挑戰呢?這點我們是十分關注,並想從中摸索一下社會福利署扮演的角色。 #早期NGOs缺乏物資與經驗 早在一月中,疫情未爆發之前,我們收到消息,有院舍式服務單位缺乏防疫物資,於是我們去信社署,要求署方為NGOs集體採購防疫用品。不過,這封信得不到社署的回應,而疫情最終亦在兩星期後爆發。NGOs頓時也束手無策,既要防疫,又要維持有限度的服務,但要維持何等程度的服務,則未有清晰具體的準則。之後,社署公佈的指引,就有很大的作用:它具體指出了不同受社署資助服務要作出怎樣限度的服務,這包括康復服務、安老服務、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到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提供的服務;還有,它還指出了疫情下社署會對NGOs放寛服務指標的要求。
國安法翌日,時代的眼淚 「陣地觀察 2020 07 01」
國安法正式在香港實施的第一日,香港人雖然難再保障人身自由,但仍然選擇發聲。大家紛紛走上街頭,在大街小巷間穿梭,為的是呼吸以往一直擁有的自由空氣。 球迷的吶喊 作為一個忠誠支持愛隊的球迷,昨天於街上吶喊了一句「利物浦萬歲」,便迅速接受到國安法的恩典,警方「果斷」以國安法的「煽動港獨」為由作出拘捕。應該沒有球迷曾經想過支持愛隊會換來最少三年的囚禁吧?
社總致香港警務處處長鄧柄強公開信
雖然你沒有進行社工註冊續證,所以你已不是一名社工,但作為曾修讀社工課程的你,應該十分清楚何謂人權和兒童權益,請你清楚交代:
【社署,你去咗邊?】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官腔地就K同學事件回覆傳媒 社會福利署(社署) 一直致力保護兒童免受任何形式的傷害或虐待。 社署聯同相關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及有關專業人士共同制訂了《保護兒童免受虐待 – 多專業合作程序指引》(程序指引),協助因工作關係與兒童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警務人員、社工、醫護人員及學校人員等)以專業和有效的方式辨識和處理懷疑虐待兒童/虐待兒童個案。任何相關專業人員如懷疑有兒童受到傷害,應根據程序指引作出初步評估或轉介社署跟進,按需要作出相應行動(包括提供情緒輔導和所需支援服務),以保障兒童的福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