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總消息
社總觀點
《誰能憐憫被政府遺忘的街頭長者?》 文:街頭小土豆@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3月尾開始,武漢肺炎確診數字急升,我與傳道人談起自己的軟弱和感動,她竟然表示跟我一起參與「街頭社工」的行動!
是次行動,經歷天父的供應,同學捐出150個澳洲口罩,我的教會也給了我200個口罩。一些不認識我的網店店主也奉獻了10多個自製布口罩給我。
【綜援制度對窮者不友善,要改制度!】 文:社總會員@就業支援服務社工
口罩,是時代抗疫的必需品。可曾想過:身邊窮者難於啟齒的狀況?以現時的綜援標準金額,一位綜援人士,需要停止衣食住行三天至五天,才有經濟條件購買一盒過濾率相較合乎規格(過濾率95%或以上)的口罩。窮,有些加上有長期病患需要往醫院覆診,煩惱來了,在口罩裏多涉一張廚房紙嗎?會令本身有呼吸問題的朋友更難呼吸,而且,也要有錢才可以買廚房紙;Upgrade用好一點的口罩嗎?那又要在最需要基本營養的養病日子少吃幾餐。他們唯有:重用再重用本應即棄的口罩、以絲巾當口罩用、在沒有藥物的處境下延期覆診。這是香港。
社總致小學校長:回應教育局向學校發出《因應2019冠狀病毒疫情取消學習活動引致的開支》~#疫情肆虐,共渡時艱
社總小學輔導服務關注組得悉教育局早前向學校發出《因應2019冠狀病毒疫情取消學習活動引致的開支》的通告(13)in EDB(CD/LWL)/ADM/145/1/2(1),並於4月9日提交報告。關注組呼籲各位 小學校長能與外聘服務的社福機構共襄後才作出決定,避免令社福機構的財政面臨困境。一直以來,社福機構與全港的小學合作,彼此努力為學生提供服務。事實上,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不少社福機構因失去了與校方合作的計劃而出現財政危機。當中也有校長主動跟社福機構表明會共渡時艱。
社總致教育局副秘書長[四]學校發展及行政科 陳蕭淑芬女士:《確認「#成長的天空」於停課期間可進行電子學習》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小學輔導服務關注組(社總關注組)先感謝 閣下協助澄清「成長的天空」以電子方式學習事宜。以下為社總關注組致電 閣下澄清相關事宜的來龍去脈:
關注組於4月7日發出一封信件說明,曾經關注組再三向教育局「成長的天空」部門負責人追問及求證後,教育局表示可以接受使用電子的方式進行小組活動,如Zoom程式。惟於4月9日收到有學校老師向社福機構表示,致電教育局訓育及輔導組時由項目負責人回覆指需在沒有其他方法下才用電子的方式開組,因此,令學校感到難以讓社福機構用視像開組。為此,社總關注組再次向教育局求證,並得到教育局一再確認,詳情如下:
致 成長的天空服務營辦機構 及 小學校長 《停課不停學,#抗逆學習無間斷》
嚴守合約精神疫情期間繼續為學生提供「成長的天空」服務
礙於疫情關係小學未能開課,故「成長的天空」小組亦無法如期推行,由於小組以教授抗逆力為主,故可以透過 Zoom 及電話,接觸參加學生,令學生可以在疫情期間不會浪費小組的學習,而且亦可以由專業社工關心及跟進「成長的天空」學生的情緒及成長需要。同時亦可以免卻因為疫情關係,而要把小組延誤的情況。
《從沒被規劃的街頭長者外展服務》 文﹕街頭社工@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政府不作為且錯失封關良機,但靠港人自救讓疫情沒有大規模爆發。這不是香港人的幸運,而是香港人的悲哀,因為香港人一直要依靠自己去守護自己的生命和核心價值。可是,一班在街頭默默辛勞工作的長者,不論是在疫情或往後的日子,也需要政府正視他們的需要。
新冠肺炎下的非常婦女節 文﹕街頭社工@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2020年3月8日一個非常的婦女節,那天下午不是慶祝,而是因為新冠疫情,配合社工總工會的發動,走上新蒲崗街頭作「街頭社工」,在街頭向有需要人士派發防疫小包。
新蒲崗主要分為工商業區及住宅區兩部分,以往到新蒲崗,留下的印象是人來人往,穿梭主要街道。街頭社工那天,不走大街寬路,卻穿插於橫街陋巷,不與街上步伐急速的行人擦肩,卻尋找窄巷的拾荒老者和街頭與公園的清潔工人,聽取他們的生命故事。
「己所不欲...」 - 回應華員會建議送物資工序交社福機構處理
根據有線新聞報導(參考: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e/news/21919 ),#華員會 社會工作主任職系分會主席 #梁建雄 指出,社署送家居檢疫物資出現濫用情況,並表示「希望署方參考建議,將送物資工序交社福機構處理」。#社總 #綜合家庭服務關注組 有以下回應: